“怎么?难道爹爹还想参加科举。”
李志听了李尘的话,拿起筷子徉打李尘道;“你个混小子,休要再说,我已经说给不会再参加科举,就是不会再参加。”
“是,孩儿知错了。”李尘也苦笑的配合道。
见到李尘认错,父子两人开怀大笑,如今两人在钱塘的生活总算是开始步入正轨,重新在入住老宅不用在寄人篱下,也不用在看别人眼色行事了。
今天第二章 求收藏,没有收藏,真的没有创作的动力了,想看到李尘成长的看官花费两分钟的时间在17注册个账号点击收藏一下吧?
第八十二章 初涉官场《上》
大清乾隆四十七年腊月底,杭州府钱塘县
年谣有云‘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洗邋遢。’这话说的是,老百姓会在腊月二十七这天,全家出动赶大集、买年货,采买足够半月之用的柴米油盐、鸡鸭鱼肉。然后从二十八这天,便不再出门,在家里洗洗刷刷等着过年了。
商家一年的经营到二十七也就结束了,但二十八回家过年前,还得把商铺收拾的干干净净才行。所以尽管这一天街上的行人稀少,可各家店铺却热闹不减……酒楼当然也不例外,他们在二十八的时候也要关门整修,等到大年初二才会继续开门迎客。有间酒楼,此时的张玲和素秋也在忙碌着收拾着酒楼的一切等待过年,店里的伙计在昨天的时候已经告假回家。刘老汉则悠闲的坐在那里看着这个忙碌的下两口,今年的刘老汉运气虽说有点背,但是整体还算是不许哦,特别是到了下半年,生活的更是惬意,不仅酒楼的生意比起以前好了不少,就连自己宝贝女儿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想到这些刘老汉脸上不由的露出满脸笑容,仔细想想这些最终的功劳大部分还是要归功于那个年仅十岁的李尘,刘老汉想到李尘不由的问道;“张玲,听说李公子正在搬家是吗?”
“嗯,是的,李公子刚从禅源寺回来,李先生就招手去物色房子了,现在正住在永乐坊胡同的以前的老宅子里。”见到刘老汉问话,满头大汗的张玲放下自己手头的活,坐在刘老汉的身边道。
刘老汉一边递上自己的手巾一边道;“你看李公子的新家里边可缺少什么家具?今日你和素秋就买了给李公子送去吧?我们这半年受了李公子不少照顾,到了年底也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
“是,爹爹,其实我和素秋昨日就想这么做了,只是这几日太忙一直没有来的给爹爹商量。”张玲自从丧了父亲以后便和素秋结婚并且倒插在酒楼里,所以干脆张玲也不以‘岳父’的称呼直接随着素秋教爹爹了。
“嗯,好,你们这就放下手头的活去吧?接下的事情就有我亲自来弄吧?”刘老汉心底对这个女婿的满意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张玲做的活都足以让李老汉不得不喜欢这个‘天’降的女婿了。
“可是…”
“好了,玲哥往年酒楼都是爹爹一个人收拾的,我们还是赶紧去买家具吧?别到时候晚了,李公子的生活又要不便了。”素秋听了他们两人的对话,放下手中的活劝说张玲道。
“好吧,既然如此,那我们准备准备便去吧?”
张玲和素秋准备家具直到了下午才完全准备完毕,期间的购物过程自不必在表。到了下午忙碌了一天的张玲素秋才带着自己新买的家具赶往李府。
“怎么。昨日这里还是一片狼藉,怎么一天不见来了这么多的人?”赶到李府的张玲夫妇才来李尘府排队的人已经排在门外了,而且后边也有不少的人正在往前边拥挤。
“这个?我也不知道啊?你在此稍等,我这就上前问问。”
过了片刻,张玲已经去而复返,素秋连忙问道;“怎么回事啊?”
“这个?就连法宪也不知道,他只是说突然的一下,这府里就多了不少人,他现在自己照顾不过来,你现在先去帮帮忙,待会我把这些东西都送道库房再来帮你的忙。”
说罢张玲也不待素秋有何反应便带着自己携带的家具,从李府后门溜了进去,素秋也慌忙的来到李府门前帮助法宪接待客人。到了门口的素秋才发现这些来的目的的确令人不明不白的,大部分的都是门房来送礼的,具体是为了什么来送礼,他们这些人也不知道,法宪也仅仅是把这些送来的礼物大致的登记了一下便把这些东西存在府中的院子里了。
李志今天上午就去了沈府,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府中只有李尘和法宪,法宪看着这些礼物本来是打算什么都不收的,但是那些送礼的人却死皮赖脸的非要送,还说要是不收他们也无法回府交差了,李尘无奈只好让他们把这些礼物一一登记在册菜放他们进府,法宪他们在门口接待,而李尘则悠闲的坐在中堂里品茶,面色阴晴的看着这一切,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些东西送着简单但是想要收的话?恐怕还要承担不小的风险。李尘他们忙了整个下午才把这些来访的‘客人’全部送走,前脚刚送走最后一个‘客人’便见李志从外边回来,刚踏入府门便见到院中大大小小的摆放着各种箱子。回头一看,法宪,素秋,张玲,李尘都围着这些箱子坐在地上呢?
“这…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平白无故多了这许多箱子?”
“爹爹,我们这也纳闷呢?从我们下午来的时候见到府中来了不少送礼的,问他们送的是什么礼也没有人回答,推也推不掉,只好先放在这里等着爹爹回来处理呢?”
“哦?这可真是奇了怪了。”李志看着这些满园的箱子,心里也犯了愁。
“敢问李先生在家吗?”就在李志也在思考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声响,这声音在李志的耳中略显耳熟却让李志始终想不起来对方是谁。
“谁啊?”李志本来还准备使唤人去开门,但是看着坐在地上满头大汗的众人,这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于是有折回门前。
“我是昨天的马芳啊?”
“马芳?那个马芳啊?”李志便回答便开门,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昨日的马典吏,李志当即拜了一拜,道;“参见马大人。”
“哦,李先生快快请起,过了年之后说不定我还要拜你呢?”
“马大人不要开玩笑了,我怎么敢称马大人拜?”
“先生不要客气可,今天徐大人的公文已经准备好了,决定过完年就请李先生去县衙做书吏。”马典吏一边说一边给李志道贺。在清朝县衙的人员主要有知县、县丞,主簿、县尉、典史、教谕、训导各一员。知县掌全县政、军、文、财大权,亲审民、刑案件,为正七品。县丞,主管文书及仓狱,为知县辅佐之官,清代为正八品。主簿自汉至清皆置,主管记录众事,审核签发文书等县衙内的簿籍事务。县尉秦代始置,主管一县的军事和治安。典史掌管一县缉捕、狱囚的属官,官品为未入流。教谕,宋、元、明、清皆设,主持文庙祭祀,宣扬儒家经典和皇帝的训戒、教诲及管束所属生徒。训导,明清均设,协助教谕管理所属生员。
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说李志虽然称马典吏为大人,单这也只是在民间的叫法,实际上像马典吏这种不入流的官员充其量只是一个吏,远没有达到‘大人’的层次。但是若要是主薄的话,则勉强可以称的上是‘大人’了。
“这个?恐怕徐大人有欠考虑了吧?我李志只不过是一介书生而已,哪有能力协助大人管理一县之事?”
自动更新定错了,看书的送上收藏吧?收藏多了才是更新的动力。
第八十三章 初涉官场《中》
马典史哈哈笑道:“不出正月任命就能下来,李先生还在想这些有什么用处呢?” 马典吏现在是钱塘县的第四号人物,现在没了主薄,他显然已经成了第三号人物,但是这马四爷,却没有真的想要霸占着这第三的位置,自己能干神马,不能干什么马典吏还是心里有数的,况且这李志是县太爷亲自指定的人选,他马典吏还没有傻到一得罪县太爷来谋求自己职位的地步,毕竟这个徐大人在钱塘待的日子恐怕也不是一年两年的。龙腾小说网提供
李志还想谦逊几句,马四爷便板起脸来,佯装语重心长道:“兄弟,你以前没有在县衙里当差,等你真的在县衙混个几个月便知道县衙的好了。”说着便绷不住脸,嘿嘿一笑道:“你看院中的东西,你这还没有当上书吏呢,便有这么多人听闻风声来讨好与你,要是等你当上了主薄,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你得到的好处绝对不止于此,昨日的那群混蛋哪里还敢来招惹你?”
李志唯唯诺诺面带讽刺的道:“没想到这点。”
马典史理解的笑笑道:“一回生二回熟,时间长了就知道了。”又传授经验道:“老兄也不想想,咱们一年四季,没白没黑的当差,难道就为了那一年二十两的俸禄银子?”
李志摇头道:“当然不是。”正要说:‘我还想为了给本县父老做些事情呢。’又觉着跟这种人说这种话似乎‘止增笑耳’,便打住听马典史继续道:“说实在的,我们家一个月紧着过,也得花销二十两开外,若是只守着这点俸禄,让我那一大家子人喝西北风去?”
李志心说:‘你娶得姨太太太多了,少玩几个女人,就省出来了。’
马典史却不认为是自己开销大,而是朝廷给的薪俸少,振振有词道:“所以啊,我们不是图的这点俸禄,我们为的是这点权。”说着一脸得意道:“这世道,有什么都不如有权,有了权受人奉承、有人巴结,就有人送钱、送宅子、送女人;倒过来呢?你要是有钱却没有权,那就等着被有权的把你的家产和女人霸占过去吧,哈哈哈哈……”竟然仰天长笑起来,显然是痛快到极点了。
李志有些厌恶的皱皱眉,却见李尘在哪里不住的给他挤眉弄眼,李志这才忍住了反唇相讥的话语。
马典史笑够了,得意忘形的拍拍李志的肩膀道:“所以啊老兄,有权就得用,不然过期作废,可没有卖后悔药的。所以这些东西老兄就放心的收下吧?”
就在这时李尘慌忙从地上坐了以来接过话头去,与他应和两声,便将话头转向别处,不一会就把他笑眯眯的打走了。
待送走了马典史,李志一回来就拉下脸,瞪着李尘道:“刚才为什么不让我说话?”
李尘苦笑道:“有害无利的话,说出来只会招惹不必要的仇人。”
李志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双手微微比划道:“若是天下的官员都像他这样想,那我还当什么主簿,还不如回家种地呢!”这时的李志已经完全那自己当做主薄了呢?
法宪也从地上起身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先生还指望有什么好鸟?”
“那我不干了。”李志情绪激动道:“我往上爬是为了给咱们家乡做些事情,不是鱼肉乡里,让人戳脊梁过,骂咱们李家八代祖宗的!”说着朝向李尘道:“文书尽然下来,那过完年我就递辞呈,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尘无奈的揉揉太阳**,想想这叫什么事情啊?刚下文书,回头就去辞职,瞪一眼还要反驳的法宪,苦笑一声道:“父亲,您听过一句话没有?”
“什么话?”李志气哼哼道。
“官越大,脸皮越薄;官越小,脸皮越厚。”李尘轻声道:“越是这种小官小吏,就越是胆大心黑脸皮厚,官做大了的,反倒不会这样。”
“那是为何?”李志皱眉问道。
“先生你想啊,”边上的法宪插话道:“人家位高权重的,都是混几十年了,早就五子登科,什么都有了,便开始追求什么政绩呀、名声啦、青史留名什么的。可具体办事的就不同了,他们升迁无望,出名没份,啥追求也没有。就知道好欺负的,就往死了欺负;能捞钱的,就往死了捞,这就叫‘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捞点实惠才是最实在的!”
李志越听越苦恼,闷声道:“难道就没治了吗?”
法宪两手一摊,叹口气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