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不急,不急。提供”康应举不慌不忙地说道,“辛苦徐管家了,改天请徐管家喝酒,以表谢意。”
“哪里哪里,客气了,客气了。”徐管家边客气地说着边给康氏父子斟茶。
说话不及,门外传来了马蹄声,柜上的伙计过来说是大东家和夫人回来了。几个人赶忙起身,来到桐茂典门口迎接刘耀德。
刘耀德从马上下来,青霞从轿中下来。康应举紧走两步,来到刘耀德和刘青霞面前,说道:“刘大东家好,刘夫人好。”
刘耀德抱拳拱手,笑着说道:“哎呀,原来是康前辈呀,您何时到的开封,咋不通知一声?让晚辈前去拜访您,怎敢让您亲自跑到我的小店来?真是惭愧惭愧。”
“昨夜才到开封,今日特来拜访刘大东家和夫人。”
“哎呀,康前辈,谢谢您屈驾来小店关照,快请,快请。”
于是,几个人进了桐茂典。在贵客厅落座后,刘耀德说道:“康前辈,您乃商场上的高手,今日来到小店,想必要给晚辈传经送宝,那就先谢谢了。”
康应举说道:“哪敢言传经送宝啊,今日我父子二人是来负荆请罪的。义天做事不周,得罪了大东家,还望大人大量,高抬贵手啊。”
“言重了,言重了。”刘耀德见康应举如此客气虚心,说道,“何罪之有呀?我与义天兄都是义气中人,心高气傲,酒醉之时,做下荒唐事,实是两败俱伤。若是言罪,我也有罪呀。”
康义天这时说道:“刘大东家,义天在开封初来乍到,做事不周,言语有失,多有得罪之处,今日特来贵处谢罪,万望大东家海涵。”
见康义天这样说,刘耀德也很感动,说道:“义天兄,切勿如此说,小弟也有不到之处,我也当面向你请罪。今日相见,你我即是好兄弟,康家与刘家是生意场上的老搭档,希望从今以后,我们两家能合作得更好,让开封商界的人知道,你我都是雅量之人,绝非鸡肠狗肚、斤斤计较的小人。”
康应举闻听刘耀德一席话,知道今日前来的心意已达到,高兴地说:“既然刘大老板您这样大人大量,那我们父子就放心了,以后开封的生意全靠您关照了。”
第一部分 第53节:辛亥女杰刘青霞(53)
“今后如有用得上刘家的,尽管开口,我一定鼎力相助。”刘耀德说道,“天已经不早了,今日耀德在桐茂典设宴,为康老前辈接风洗尘。”
“不麻烦了,不麻烦了。”康应举道,“今日见了大东家,一切都有了。”
说着,起身要走。
刘耀德劝道:“无论如何不能走,您要从我这里走了,那是不给我面子,开封生意场上的人会笑我刘耀德小气,一定要留下。”
康应举见刘耀德一片诚意,便说道:“恭敬不如从命,那就打扰宝地了。”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刘耀德说道,“徐管家,备酒菜。”
时间不长,酒菜备齐。刘耀德招呼康氏父子入席,又叫来徐管家和夫人青霞作陪,开席饮酒。
康家与刘家争强斗富产生的隔阂和不满,因康应举的到来,两家终于摈弃前嫌,重归于好。后来,在开封的生意场上,刘耀德曾多次帮助康义天,没钱借钱,没货给货,合作得非常好,在开封商界被传为美谈。七年后,当刘耀德病逝时,康义天亲自赶到尉氏凭吊刘耀德,此是后话。
此事过后两天,刘耀德将开封的生意打理了一遍,便与青霞带着保镖、丫头、轿夫直奔北京城而去。一行人出开封没有二十里地,走至一高坡树林之处,突然有一伙手持刀棍的人拦住去路。
刘耀德知道,这是遇到打劫的了。刘耀德腰中虽然别把短火枪,但看到这伙人足有三四十人,便示意保镖、轿夫下马停轿。
刘耀德跳下马,来到这伙人的面前,拱手说道:“诸位好汉,请问哪位是帮主?”
“我就是。”刘耀德的话音刚落,从这伙人的中间拍胸脯走出一个四十岁模样的大汉来,声若洪钟地说道,“刘大东家,不认识吧?”
“请问帮主贵姓?”
“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俺叫马尚武,人送外号‘马大刀’,今日在此等候刘大东家,想借几个钱,让众兄弟买碗酒喝,不知大东家意下如何?”
刘耀德听罢,迟疑了一会儿,说道:“马帮主,你们就不怕官府抓你们?”
第一部分 第54节:辛亥女杰刘青霞(54)
“我们也是被逼上梁山的,家里要地没地,要钱没钱,没什么好怕的。提供”马尚武说道,“这世道不公,我们现在劫富济贫,将来还要造反,杀头都不怕,还怕什么?”
此时,刘青霞走下轿,来到马尚武面前,说道:“马帮主,你也姓马,我也姓马,咱本是一家人。今日在此相遇,十分荣幸。”
马尚武见刘青霞如此有礼,又言是本家人,说道:“你是不是马大人的千金?”
“正是,我姓马名青霞,这是我夫刘耀德。”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马大人‘马青天’是我们马家的骄傲,今日得遇小姐,幸会、幸会。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兄弟们,放行。”
刘青霞走到刘耀德面前,说道:“耀德,他们都是穷苦人,既然相遇,就是缘分,你常说咱家有的是钱,何不慷慨解囊?”
说罢,又来到马尚武的面前,说道:“马帮主,我已对我家大当家的说了,给兄弟们赠些喝酒钱。”
青霞话音刚落,刘耀德来到马尚武的面前,递上一张银票,说道:“马帮主,今日相遇,此生有缘,这里有两千两的银票一张,是刘某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就算交个朋友吧。”
马尚武急忙推让:“不能收,不能收。”
刘耀德将银票塞入马尚武手中,说道:“马帮主,你要看得起刘某,你就收下,要看不起刘某,你就撕了它。”
刘青霞也劝道:“马帮主,不要客气了,本是一家人,权当我们请弟兄们的客好了。”
“既如此,我就收下了。”
马尚武收下银票,说道:“前面路上,只要说是我马尚武的朋友,一切无事。”
说着,将一枚刻着“马尚武令”的牌子递给刘耀德,回头对他的人说道:“闪开道路,送刘大东家和马小姐。”
刘耀德一行人乘马坐轿,辞别马尚武继续赶路。
后来,刘耀德死去,刘氏家人争夺财产,欺辱青霞。马尚武闻听消息,曾带人马赶到尉氏,狠狠地教训了刘家的人,使刘氏家族一时不敢再对青霞放肆;辛亥革命前期,青霞曾找到马尚武,联络他的队伍准备参加辛亥革命河南起义,使马尚武从一个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逐渐成为一个理解革命支持革命并献身革命的人。
第一部分 第55节:辛亥女杰刘青霞(55)
刘耀德一行人到了河南边界,将轿子轿夫打发回家,然后一行人乘马车顺河北地界向北京城赶。
数日后,刘耀德和青霞到达了北京。二人买了礼品,前去看望在北京做官的青霞的二哥马吉樟。马吉樟因才学出众,时任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
青霞与吉樟虽非一母所生,但却亲如一母同胞。青霞儿时,吉樟常领着她玩,教她诗词,吉樟在青霞心里是最亲近最难忘的哥哥。青霞出嫁时,吉樟专程从京城回到安阳,送妹妹青霞出嫁,青霞刻骨铭心。在马氏兄妹中,青霞一生与吉樟兄妹感情最好,青霞有难,吉樟不顾一切营救;青霞有求,吉樟无不满足。而青霞对二哥,也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兄妹相见,分外高兴,马吉樟设盛宴款待妹婿耀德和妹妹青霞及随从。言谈之中,青霞才知道这些日子大清朝出了大事: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赴日本议和,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青霞一时不知详情,细问二哥马吉樟,吉樟在愤懑不能自抑的情况下,一五一十对妹妹和妹婿讲了议和的前前后后:
甲午年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人活七十古来稀,慈禧从年初便放风说:六十大寿一定要不惜金银好好庆贺。宫内宫外为了讨好她,从年初便开始为她的大寿忙碌,从京城西华门到西郊颐和园,沿途搭彩坊、戏台,建各种景点,先后花掉白银二百多万两。到了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西太后慈禧的庆寿工程还远没有完工。有人冒死进谏,要求太后为战争考虑,减少庆寿工程开支,西太后大怒:“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说罢便用龙杖打进谏的大臣。此后,无人再敢阻拦慈禧的庆寿工程,要多少银子,国库就得拨多少。
1894年11月7日,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终于在北京紫禁城开始庆祝。紫禁城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戏连台,从光绪到大臣到太监、宫女,一个个忙碌着,只为慈禧这一天过得开心。而此时,中国边境正炮声隆隆,日军在坚船利炮下,北渡鸭绿江,侵入了大清国的辽东,烧杀掠抢,无恶不作。11月21日,与慈禧六十大寿时隔不到半个月,旅顺失陷,日军高举屠刀,杀戮中国军民一万八千余人。
第一部分 第56节:辛亥女杰刘青霞(56)
此后,日军气焰嚣张,继续进攻中国的海军基地威海卫,主和派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结果被日军包围,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大清朝花费亿万万两白银建立的北洋舰队就这样消失了。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决定向日求和。
1895年2月2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公开向清政府指定要李鸿章任清政府的全权议和代表,并十分霸道地宣称:清国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议和条件,否则不必派代表前来日本。
清政府与主和派的屈膝求和活动,激起了全国人的愤慨,有主战派的大臣上书请杀李鸿章,惩治这个“既误国,又卖国”的卖国贼。但此时的清政府惧怕日本,求和心切,不顾国人反对议和和对李鸿章的强烈指责,硬是任命李鸿章为大清国赴日本议和的“全权大臣”。
迫于国人强大的舆论,李鸿章赴日前连续拜访各国驻京公使,先见英国公使欧格讷,后见美国公使田贝,又见俄国公使喀西尼,乞求列强诸国出面干涉日本,劝阻日本不要在议和中太苛刻,放弃要清国割地的要求。然而,李鸿章跑了一大圈,话没少说,情没少求,换来的却是列强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的白眼:英国公使欧格讷非但不同情中国,反而劝李鸿章早日接受日本割地赔款的议和条件,迅速结束中日战争,以免影响英国的在华利益;美国公使田贝不但不答应李鸿章的请求,反而威胁李鸿章要“彻底放弃西方诸国干涉日本的念头,尽早割地赔款达成议和条约”;俄国公使喀西尼虽然表示同情,但鉴于俄日关系和俄国在华尤其是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俄国对干涉一事无能为力。
李鸿章四处乞求列强,祈望能换来列强对日的干涉,让日本放弃割地的要求,以减小他议和的罪名,但最后处处碰壁,最后只得在清政府给了他割让土地的全权后赴日议和。
1895年3月14日,李鸿章与美国顾问科士达一起,由天津乘船赴日求和。20日,中日两国开始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谈判。日方的全权谈判代表是首相伊藤博文、外务相陆奥宗光,谈判的见证国和见证人是美国的顾问科士达、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