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答话,好半天长叹一声,〃攒了银钱,什么时候能攒够银钱?〃
〃这个……〃他挠了挠头,〃车到山前必有路吧。真想出来,总会有办法的,我现在也不敢说什么……要不,你眼前怎么办,再讨饭?〃
一夜沉默,我在思量。当丫鬟,我要把自己卖了?不当丫鬟,我又能讨多久的饭?当了丫鬟,我便不算个人,做不得我自己的主,打骂任由人。最可怕的是,真碰上个恶主子,受了欺负,除了死,也不会有第二条出路,甚至嫁给谁都不能自己决定。他说给他姑姑当粗使丫头,应该离主子比较远,就是做做粗活就行,那还可以考虑一下。君子不图时而图势,即便我有智慧,我也要先养命。
东方即晓,旁边又传来翻滚草铺之声,萧靖江起床了。看来,我必须做决定了,我坐了起来。
〃公子小哥,我……我愿意去君府做丫鬟,劳烦替我说一下。〃
〃你……真要去做丫鬟?〃
〃除了做丫鬟,我还有第二条路吗?〃我强笑了一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将来我可能活出个头来。〃
他看着我,〃你想好就行。我也觉得你小小年纪,手无寸铁,既然能独身从登州流浪过来,活下来必定不是问题。一个女孩子,与其在外面流浪,还不如做个丫鬟,也许能盼个出路。我那姑姑说,君府家大业大,也许,你能过得更好。〃
我笑了笑没说话,他却认了真,〃司杏,我知道你不是普通的俗女子,你有想法,也知书明礼,去君家虽然做下人,也未必是件坏事。本朝也有女子出头的,你去寄身养命,也见见大户人家的世面,早晚会好的,又不是一辈子在那儿了。〃
我笑了,〃希望吧,希望吧……〃我真不知道给大户人家当丫鬟究竟是什么样子,萧靖江说的也是道理。退一万步说,我总得找个地方养命。也是,将来总是要出来的——一切以出来为目标。
萧靖江本来说要先去探探他姑姑的口风,想了想又说还是一起去,人都在跟前了,一般不会当面拒绝。见他那积极的样子,我心里很感动,他似乎比我更尽心打算我的前途。唉,只可惜呀,我要离开了。要是将来真能出来,一定要来找他,我暗自想着。
他带着我七弯八拐地走到一所看起来已经很旧的房子前站住。
〃怕么?〃我摇摇头,他笑了,用安慰的口气说,〃不要紧,我姑姑是个好人,你叫她李二娘就行,我知道你肯定会好好对付过去的。〃我笑了,萧靖江是个好人,怎么也不能把这事弄砸了。
他叩门,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出来应门,身着布衣,盘花扣,滚花边,头发一丝不乱,戴着一支珠钗,面色白皙,浑身透着利落。
〃小侄见过姑母。〃萧靖江深施一礼。
〃原来是江儿,快进来,这位是?〃李二娘脸上带着笑,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
〃哦,姑母,小侄前几日路过桥头,看见这丫头正在乞讨,觉得她可怜,也施过几顿饭。昨日听说姑母所在的君府少个粗使丫鬟,小侄想,姑母要是看得上这丫头,也少了姑母再托人寻找之忧,对这丫头也是个善事。〃
第一部分 第12节:第四章 卖身(2)
李二娘的眼光在我身上转了两圈,然后把我们让进小院。我不敢四处打量,只低头跟着她进了正屋。
〃你叫什么?〃
我赶紧行礼,〃回二娘,我叫司杏。〃
〃哪里人氏?家中还有什么人?〃
〃登州人氏,家中原为出海渔民,父母出海再没回来,家里没人了。〃
她点了点头,〃你会做什么?〃
〃我……〃我会做什么?打字复印不用说了,宋朝女子该会的绣花描红我都不会,我灵机一动,〃我会扫地。〃
〃哈哈……〃李二娘声音洪亮地大笑起来,就连萧靖江也忍不住笑了。蠢,扫地谁不会?我抬起胳膊抹了把汗。
〃你这女娃儿倒实在。〃我有些尴尬,李二娘满含笑意地说,〃一旦进了君府,便要随君爷君夫人打发了,你真愿意卖身?〃
〃司杏十岁,不进君府做丫鬟,也没有别的去处,求二娘可怜我。〃
〃嗯。〃李二娘又对萧靖江说,〃江儿,你觉得如何?〃
〃姑母,侄儿小,不懂事,只是觉得她虽然是个叫花子,倒也不是什么坏出身。看她的手脚,做粗使活儿应该还可以。姑母与其托人再找,不如收下她,两边都好。〃
〃倒也是,只是不知她的根底。司杏,你把身世再说一遍,别想诳我,若有破绽,我听得出来。〃
〃司杏不敢,一定说实情。〃我原原本本地把我的身世、我的流浪经历又说了一遍。她抓住几个问题盘问了一番,对萧靖江说:〃女娃儿牙口倒伶俐,做事情应该也有几分眼色。让她在我这儿住几天,我留着看看。〃
我偷偷看萧靖江,他也面露喜色。他们又闲聊了几句家常,萧靖江便告辞回家,我和李二娘送他出门。因为二娘在场,我也不敢说什么,只躲在她身后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笑脸。
起程的日子终于要到了。这天,萧靖江说他爹爹想为二娘送行,李二娘答应了。看着萧靖江离去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我去找李二娘,她正在梳头,我过去跪在地上,〃司杏受二娘恩情,带我进府,感激在心,但司杏有一个不情之请,说出来请二娘体谅。〃
〃你说。〃
〃司杏父母双亡,流落在外,乞讨为生,途中又染疾病,若不是方广寺方丈慈悲,司杏可能活不到今天。以后司杏进了君府,虽免去风餐露宿之苦,但不知何时能见到方丈,表达谢意。故司杏难以启齿,却不得不说。〃我顿了顿,接下去,〃司杏卖身,应有卖身的钱财。司杏父母双亡,自己又进了君府为奴,要银钱也无多大用处,按理应把银钱给二娘作答谢。但方丈于我有活命之恩,司杏想把这银钱留给方广寺,以表达我对佛祖的诚心和谢意。对二娘,司杏以后再找别的机会孝敬。司杏自知提前向二娘讨银无理,但在此一别,再见就不知要什么时候。求二娘可怜,暂借我些银钱,待卖了身,再还给二娘。若府里不收,二娘亦可将我卖与他人,司杏绝无怨言。〃
李二娘盯着我,点点头,〃你倒是个有心的。只是你说的虽在理,但万一你拐了银钱跑了,我又当如何处置?〃
〃司杏不敢。〃我仍跪在地上,〃司杏要去向方丈辞行,二娘若不信,可跟了司杏去。若二娘自重身份,明日萧公子来为您送行,您也可让他跟着我。〃
李二娘盯着我又想了半天,然后说:〃我可怜你是个孤儿,难得有这份心,且信你这一回。你要多少钱?〃
我按捺着心中的喜悦,小心翼翼地说:〃任二娘赏赐。〃
李二娘缓缓地说:〃我亦是君府的下人,只是做的年岁多了,工钱比其他丫鬟略微多点儿罢了。这样吧,君府新进小丫鬟,一般是七两银子,我照数给你如何?将来君府多给你的我不要,只取回七两。但君府少给了,便从你的工钱里扣。君府不收你,我便只好照你的说法,将你转卖他人了。这里是湖州,江儿的爹爹又是衙役,只怕你拐了银钱也跑不出去。〃
我狂喜,〃司杏多谢二娘。〃
第二天,萧靖江跟着他父亲前来给他姑姑送行。我这才见到萧父,萧靖江和他十分神似,都是长瘦脸,小眼睛,只是他父亲更粗壮一些,两眼通红,一看便是常年喝酒的人。李二娘和萧靖江说了,他看了看我,我点点头,他便答应了。散席后,我收拾妥当,拿了李二娘给的银子,和萧靖江出了门。这次他与我并肩走着,没有再一前一后。
不知哪年再能见到自由的阳光。我感慨地望着阳光下走动的人群——熙熙攘攘地,有人笑着,有人苦着脸,有人在溜达,有人在忙生计,众生百态。我们一路无语地走到了方广寺,我让他在大殿等我,我先去见了方丈。
〃见过方丈。〃我行礼。
方丈双掌合十,〃阿弥陀佛,小施主身上见好?〃
我点点头,〃小女自北方流浪而来,途中染病,幸遇方丈收留,大恩大德,小女感激于心。如今,小女得到一个机会给人家做丫鬟,明日起程,想着方丈的大恩,特向方丈拜谢。另外……〃我从怀里拿出三两银子,〃有劳方丈慈悲照看,这是我的卖身银,小女愿捐给寺里做香火钱,求方丈莫嫌微薄。〃我将银子搁到桌上。
第一部分 第13节:第四章 卖身(3)
方丈一震,〃阿弥陀佛,遇难施救乃我佛慈悲,小施主不必太挂心。况且,施主卖身之钱,贫僧万万收不得。〃
〃小女本是孤儿,要入府为奴了,留银钱无用,情愿捐给寺里,希望方丈也能多救几个似我这样的人。〃
〃阿弥陀佛,小施主你……〃方丈有些不忍。
〃求方丈成全。〃
〃小施主,你也只是个女童,以后路长,还应仔细收着银两,以备不时之需。〃
〃小女既卖身为奴,生死便不是自己能想的了。既蒙方丈所救,这银钱也算为自己积德吧。小女名司杏,要是方丈实在可怜我,可叫人在寺里种一棵杏树,当做我受菩萨庇荫,也让司杏心里觉得自己有个根基。〃
〃阿弥陀佛,小施主真该是结缘之人,贫僧答应你。〃方丈对我施了一礼,又唤来一个小和尚,收了银钱,吩咐他去后山寻一棵杏树幼苗,移栽在院里。我谢了他,便出去寻萧靖江,两人走至后山,隔了一个人的距离坐下,我把用布包着的银子塞给他,〃你拿着。〃
〃这是什么?〃他打开一看,有些惊讶,〃哪来的?给我做什么?〃
〃公子,司杏是流落来此地的,蒙公子相助,施饭在前,又伴住在寺庙中,公子于司杏,实有大恩。〃
他打断我说:〃你别这样想。我从小无母,亲娘待我心狠,我常常觉得心里憋屈,和你是同病相怜,分外话多。两人互相说说,心里也好多了。你莫要再这样说自己,我也是可怜人,不是可怜你,你就当我们互相可怜吧。〃
我盯着地面,〃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这银子非偷非抢,是向李二娘提前支的卖身银。虽然少,却是干净的。我给了方丈三两,算我捐的香火钱。剩的这点儿钱留给你做个体己用度,哪日家里不方便,也可应急。〃
萧靖江又塞给了我,正色道:〃司杏,你这是做什么!难道我帮你就是为了你的钱财?你这般不屑我?〃
〃你误会了。司杏在心里只有感激的份儿。你收着钱,有一天家里不宽敞或庶母不仁慈,这钱或者可凑个数拿去上学。〃
〃司杏,你想得真细。〃萧靖江眼里充满感激,〃你的心意我领了,但钱你留着,以后就给人家做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