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行动发起时伊然以现地实际指挥官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他热衷于培养自己那种似乎
天才人物所必须具备的孤独精神,结果,他几乎发展到与世隔绝的地步(在东京,他的办公
室连电话也没有)。这种与世隔绝使他得不到一个指挥官所必需的从自己主要部属那里得到
的批评意见和客观评价。他个性倔强(这种个性的形成是由于他在遭到人们坚决反对的情况
下曾成功地强行通过了许多出色的计划),这使他有时不顾一切所谓常理而坚持按自己的办
法行事。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这使他养成一种一贯正确的毛病,并且最后导致他发
展到几乎不服从领导的地步。
我认为,其中一些毛病的产生应当归咎于他那非凡的才能。早在少年时代在得克萨斯军
校时,他的这些才能就已经使他在所参加的几乎所有活动中显露头角。他在西点学校时的学
术造诣、体育运动水平和领导成就,他透过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他的胆略和魄力,他
那乐于迅速、勇敢地追求明确目标的精神,所有这一切最后使得人们不愿意否决他的看法,
甚至不愿意在他面前提出有力的反驳。他那雄辩的口才以及阐述自己论据时那种生动的样
子,也往往能使反对意见烟消云散,使本来怀疑他的那些人转而怀疑他们自己。他堪称是一
位了不起的名将。
所谓他成心想把我们卷进亚洲的一场全面战争的说法,与他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其
实,他倒是一直认为,“没有哪个神智正常的人”会主张把地面部队派往大陆中国。他一次
又一次地大声疾呼,反对在朝鲜以外的地方使用我们的地面部队。他一再郑重其事地主张,
(www。。).
用我们强大的海、空力量来封锁共产党中国,并且摧毁她“在一代人物时间内”进行武装侵
略的潜力。
政府领导人,无论文职的还是军职的,他们所进发出来的爱国热忱并不亚于麦克阿瑟将
军。然而,直到一九五一年参议院听证会(此时,麦克阿瑟在离开祖国十余年之后重返故
土,在为期七周的对证中面对着自己的批评者和支持者)引起的大辩论中某些激烈争论的情
况透露出来之后,真正的分歧点才普遍为世人所了解。由于将军与总统之间的分歧最后得到
了解释,因而大多数公众对总统的批评便偃旗息鼓了。但是,对于匆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
做法普遍不满的情绪却依然存在着,而且很可能要一直存在下去(将军本人直到报社记者告
诉他才获悉自己被解职一事)。
诚然,杜鲁门和麦克阿瑟都不想在亚洲进行一场地面战争,但是,杜鲁门及其顾问们却
根本不同意麦克网瑟封锁和压垮中国的方案。坦率地说,麦克网瑟所寻求的是一场预防性的
战争,即不借冒使苏联卷人这场冲突并最终导致苏联入侵欧洲的风险来摧毁中国发动战争的
潜力。麦克阿瑟声称,鉴于我们已经与红色中国处于战争状态,因而采取这一行动是完全正
当的。按照他的看法,欧洲已经丢失,现在只不过是苏联人的一个工业后院罢了。麦克阿瑟
相信,世界未来的命运将在亚洲决定。
然而,麦克阿瑟在提出自己的理由时,却把国家所面临的抉择描绘成是“胜利”与“僵
持”之间的抉择。由于把这种抉择说得那样简单,因而对一个爱国者来说应该作出那种抉择
似乎就成了不言而喻的事情。这个由高手绞尽脑汁、极其巧妙地提出的“胜利”方针证明是
难以反对的。
这一直是麦克阿瑟的口号。
“胜利,迅速而彻底地赢得胜利!”任何正在进行战争的国家都会理所当然地把麦克阿
瑟一九三一年提出的这个口号作为自己的目标。二十年后,他老调未改,在对美国国会所作
的演讲中,他宣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胜利!”后来,在一九六二年五月,他在对西
点军校的毕业班发表演说时又重申:“你们的使命依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的,神圣的。那
就是要打赢我们的战争……要有取胜的决心,要切实认识到在战争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
胜利!”
这些话当然是每个在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的美国士兵的信念,也许找不到更好的战斗
口号来激发美国人的满腔热血了。它表达了“决死一战”的精神。这种精神曾经鼓舞着我们
的军队经历了八年的独立战争,征服西部地区的长期战争,痛苦的国内战争,以及他们所参
加过的每一场其他的冲突和战争。按美国人的性格是不愿打有限战争的。就象在拳击场上一
(www。。)txt电子书下载
样,他们所想的就是将对手狠狠地击倒在地。象取胜这样闪闪发光的思想,哪个朝气蓬勃的
美国人会反对呢?反对这种思想就象支持邪恶、反对美德一样荒唐。
可是,正如在朝鲜的步兵所了解的那样,获得一次“胜利”有时还需要另一次胜利来保
障。夺取一个高地之后,为了巩固战线或者防止敌人观察,似乎总需要再拿下一个高地才
行。而当时在我们大多数公民心目中的所谓“胜利”,可能只不过是打赢麦克阿瑟宏伟计划
中的初战而已。
可是,麦克阿瑟所说的胜利不仅仅是指在朝鲜的胜利,即不仅仅要在朝鲜半岛消灭全部
敌军并建立一个在民主政府领导之下的统一的国家。他所想的就是要在全世界击败共产主
义,给共产主义以“狠狠一击,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这种打击将标志着红色浪潮历史性的退落。他的“方案”不仅包括向鸭绿江实施大规模
进攻,而且还包括摧毁满洲的空军基地和工业体系,封锁共产党中国的海岸,破坏其工业中
心。为蒋入侵大陆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以及把国民党中国的部队运往朝鲜以加强我们在那
里的地面力量。他真的以为这些行动会打破共产党对大陆的控制。他深信中国的老百姓随时
都欢迎蒋打回去,而且还自以为苏联不会介入他所设想的这种冲突。但是,在向红色中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