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秋之七·孔子世家

第二七七章 坏学生

弄不明白的事情,樊迟还要问。所以,没多久,樊迟又来问问题,恰好孔子要出去。

“老师,上次我没弄明白,什么是仁啊?”樊迟也不管老师忙不忙,上来就问。

“平时端庄,办事认真,跟人交往守信用。即便到了洋鬼子那里,也不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孔子回答,回答完,匆匆走了。

按。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还是没弄明白什么是知什么是仁,换了别人,问过两次了,不懂也要装懂了,顶多考试的时候背正确答案就行。

可是,樊迟不是别人,他是樊迟。

过了两天,樊迟又找到一个机会,于是又来问同样的问题。

“老师,我还是没弄明白什么是仁。”樊迟又来了。

“爱人。”孔子真是有些不耐烦了,简单回答他。

“那,知呢?”

“知人。”孔子就觉得这小子是个榆木脑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窍。

“那,那什么,老师,我还是不明白。”樊迟还是没弄明白。

“任用正直的人取代不正直的人,能让不正直的人变成正直的人。”孔子说,说完盯着樊迟,看这小子是不是还不明白。

樊迟虽然憨厚,但是并不傻,他看出来老师不高兴了。所以,这一次,樊迟没敢再问下去。问题是,老师的答案太过简单了,不问老师,问谁呢?

“对了,问问子夏吧。”樊迟心想,除了老师,不就是子夏最有学问了吗?

于是,樊迟去找子夏。

“师兄,我刚才问老师什么是知,老师说任用正直的人取代不正直的人,能让不正直的人变成正直的人,到底啥意思啊?”樊迟问子夏。

“嗯,这话含意丰富啊。想想看,当初舜拥有天下,从众人中选拔了皋陶,于是不仁的人就都离开了;后来商汤拥有天下,从众人中选拔了伊尹,于是不仁的人都离开了。”子夏确实很有学问,拿出例证来印证老师的话。

“噢。”樊迟似懂非懂,舜和汤他是知道的,可是他们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老师说的是舜和汤的知,不是自己的知啊。就算自己明白了,有什么用呢?

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笨,别人能听懂的自己听不懂,问了老师还是不懂,这不是自己笨是什么?所以,樊迟对自己的前途渐渐地失去了信心。

“我这样的人还能干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樊迟总是这样问自己。

想来想去,樊迟觉得自己不是干大事的人,自己可能只能当个农民伯伯了。终于有一天,樊迟忍不住对孔子说了。

“老师,我想学种粮食了。”樊迟说。

“种粮食?那我可不会,那要向老农请教。”孔子以为樊迟向自己请教种粮食,因此很恼火。

“我,我还想学种菜。”

“种菜?那我可不如老园丁啊。”孔子气得脸都发白了,这个学生太没有出息了,跟自己学习这么久,竟然要去当农民伯伯。

看见老师不高兴,樊迟没有再说什么,退了出去。

“樊迟真是个小人啊。执政的人喜爱礼仪,百姓就会很恭敬;执政的人喜欢道义,老百姓就会服从管理;执政的人重视信用,百姓就会真诚相待。做到这些的话,老百姓就会携儿带女来投奔你,还用得着你自己去种庄稼?”孔子说,他说的很对,不过,跟樊迟没什么关系。

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奠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小人,这是孔子对樊迟的评价。

不过,孔子所说的小人不是后世所说的小人,而是指没志向没觉悟没知识的小老百姓,类似今天说的小市民。

尽管很瞧不起樊迟,孔子也并不是一味贬低他,有的时候,孔子也及时表扬他。

有一次,孔子带着樊迟去雩台下游览,樊迟突然又来了问题。

“老师,请问怎样才能提高德行,消除罪恶,排除不理智的行为呢?”樊迟终于不再问智和仁了,那些离自己太远了,就算弄明白了也没用。

“好啊,很好的问题啊。”孔子赞扬了樊迟一句,这种比较初级的问题比较适合他。“先工作后收获,这不是提高德行吗?自我批评,不要批评别人,这不是消除罪恶吗?为了一时的愤怒,就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这就是不理智啊。”

孔子的话其实也是针对樊迟的,因为樊迟性格比较火bào,常常因为一时的愤怒而要跟人拼命。

按。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仁智勇

樊迟为什么拼命地问仁问知呢?因为这是孔子一直在重点讲解的。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治国要靠礼法,做人则是要讲仁智勇的。

所以,不只是樊迟在问这个问题,冉雍、颜回、子张等人也都问过这个问题。与其他问题一样,孔子给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颜回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是“仁者爱人”。

不过,冉雍和子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就具体了很多。

“出门之前要修整自己的衣饰,就像要出去见贵宾;使用百姓就像祭祀一样恭敬和小心。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情,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为国做事不要抱怨,在家里也不要抱怨。”孔子这样对冉雍解说仁。

“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老师说的去做。”冉雍说。

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能够做到以下五点的,就是仁了。”子张问仁的时候,孔子这样回答。

“哪五点?”子张问。

“恭敬、宽厚、诚信、勤勉、关爱。恭敬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能得到别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勉就能取得成就,关爱就能领导别人。”孔子这样解说。

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关于仁,孔子讲得非常多。以下几条都见于,其中有的话成为成语。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杀身成仁,当仁不让,这两个成语出于这里。

孔子说仁,似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总括起来,似乎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理科学霸的古代研究日常
理科学霸的古代研究日常
褚大将军的女儿褚寻真堪称京城里的一株奇葩,不爱胭脂水粉,绫罗绸缎,珠玉翡翠,偏爱种田学习搞研究,出门穿衣很随便,别个珠钗就完事。  人们都说褚大将军的女儿哪里像是什么千金小姐大家闺秀,照这样下去,且看谁会娶她,京城贵女千金等都等着看笑话。  然而……  大蔚朝国力强盛,小国不敢来犯,但还是有众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皇帝愁啊。  褚大将军皇上莫愁,臣献物。  大蔚朝京城四通八达就是道路坎坷泥泞不堪,
弓青瀚
离婚后我成了万人迷
离婚后我成了万人迷
|追妻火葬场|火葬场也追不回|虐渣|换老公  嫁给霍司辰三年,朝雾以为自己能融化这座冰山,最后却先冻结了自己。  被查出患有癌症的时候,命快没了,心也终于死了。  朝雾终于决心离婚“离了吧,放过你,也放过我自己。”  男人嗤笑一声,幽冷的眼眸里全是轻蔑“你放得下?”  霍司辰不信朝雾放得下他,以为离婚只不过是她惯用的小手段。  却不料,离婚后的朝雾非但没有日渐憔悴,反倒活得张扬又放肆,今天包天王
X博士
互相装穷后我们结婚了
互相装穷后我们结婚了
时牧晴身为孙辈中唯一的女孩子,生在金窝,长在蜜里,任何试图接近她的男孩子全被五个同级的表弟给揍得怀疑人生。母胎solo了十八年后,她彻底甩开学渣表弟们考进清北大学,麻溜地找了个漂亮穷学生罗淮谈起了纯纯的恋爱。合吃过一碗面,寒风中等过车,笑容碎在时光里,甜腻沁在眼睛里。时牧晴认真装穷认真爱,直到有一天……她作为文物鉴宝人出席一场慈善晚宴,却看见原本在外地出差的罗淮姿态矜贵地出现在了捐赠席上。“罗先
绾山系岭
爱豆不吻我就会死
爱豆不吻我就会死
北城连家小公主连悦是T-Fire男团队长林溪白的亲妈粉,火到出圈儿那种。  某天,一向高调追星的她在机场突生意外。  醒来时,她看到林溪白站在病床边,手里拿着份婚姻协议书。  连小公主·一脸不·悦——  自家崽终于还是按捺不住,要给她找儿媳妇了?  林溪白递给她纸笔,眸光淡淡“签字,我要娶你。”  连悦……???  *  林溪白得了一种罕见病,无药可解,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二十五。  直到他遇见了
乐寻
银手指修尸手册
银手指修尸手册
虚假的文案  唐萤发现这个美少年凉透了,决定带去河边……  真实的文案  天姝的原女主唐萤在不知情下,被穿越女配夺走了所有机缘,又在不知情下,捡尸了那个会成为灭世殭尸王的男二,修仙金手指变成修尸银手指,雷霆浩气的修仙之路就此成了鬼影幢幢的修鬼炼尸之路。  复活后的傅莲看到小心翼翼照料自己的少女,美貌的少年转了转潋滟的眸珠,决定继续装没脑子的活尸。
溫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