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无射
货币改革,导致民怨沸腾。不过还好,货币流通量没有明显增加。
为什么呢?新币换旧币多换来的铜去了哪里?
“哈哈哈哈,老子现在有这么多铜,老子要铸无射大钟了,有多大?大到要创造世界纪录,两千四百斤。”两年之后,周景王宣布。
原来,货币改革的目的在这里。
所以,多数打着改革幌子的统治者,真实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周景王要铸大钟?脑子进水了?所有人都这么想。
铸造大钟在那时候是一项重大工程,基本上全国的工匠都会被征集到,并且将要耗费大量的木材,这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这么说吧,这项工程,基本上等于大炼钢铁,又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单穆公来了,他又要劝劝周景王。
这一段,同样见于《国语·周语下》。
“大王,不行啊。货币改革就已经让中产阶级被消灭了,现在又要铸大钟,老百姓的负担又要加重。如果老百姓的存款都被抢走,现在又加重他们的负担,他们怎么活下去?”单穆公劝告。
“pì民们能不能过下去,干我鸟事?我就想搞一个标志性的东西来流芳千古,让世世代代的人看见这个大钟就想起我来。”周景王根本就不想百姓,自然不会听从单穆公的劝告。
“那,钟这个东西不过是用来奏乐的,何必要造这么大呢?钟造得太大,耳朵就无法听到它的声音。钟声是让耳朵听的,耳朵听不见,那还算钟吗?就像眼睛看不清楚的东西,不能硬让眼睛去看。眼睛所能观察的范围,不过几尺之间;其所能分辨的颜sè,也不过一两丈的距离。耳朵所能听到的和声在清音与浊音之间;其所能分辨的清、浊之音,不超过个人的能力所及。所以先王铸造乐钟,大小不超过乐音的标准,重量不超过一百二十斤。音律、长度、容量、重量都因此确定,锱铢分寸、斤两丈尺的单位都由此产生。所以,圣人对此十分慎重。现在陛下所铸造的钟两千四百斤,耳朵无法听到声音,大小不符合规制,钟声中听不出和声,规格上不能成为标准,既无益于乐又浪费民众财产,那有什么用呢?”单穆公见大道理不行,只好从钟的本身构造上来说,想要让周景王知难而退。
“别说这些了,大钟能不能出声不是你说了算。我已经找了乐师和工匠推算过了,这么大的钟,同样能出声,而且更雄浑。”周景王得意地笑了,在这个问题上,他倒是提前做了功课的。
单穆公一看,大道理没用,小忽悠又忽悠不住,不禁叹了一口气。
“唉。音乐是用耳朵来欣赏的啊,就像美女是用眼睛来欣赏的一样。如果音乐听起来震耳欲聋,就像美女看上去有山那么高,还有什么意思呢。耳朵和眼睛是心灵的枢纽,所以必须听和谐之音而看正当之物。所听和谐才能耳聪,所看正当才能目明。如果视听不和谐,出现耳鸣眼花,味入于口就不会jīng美,味不jīng美则jīng气涣散,jīng气涣散则无法和谐。于是就会有狂乱背理的言论,有胡涂混乱的看法,有错乱不定的号令,有谬误邪恶的准则,发布的政令失掉信用,刑法政事混乱不堪,行动违背季节,百姓失去依据而不知该如何出力,各自都有离散之心。大王失去了民众,要做的完不成,要求的得不到,那还怎么能愉悦快乐呢?大王在三年之中就做了两件劳民伤财的事,和谐社会肯定是没戏了。”单穆公知道自己劝阻不了周景王,坚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走了。
单穆公走了,周景王心里有点打鼓,他对大钟的音律和音质还是没谱,万一真的铸出来一个哑巴无射,那不是被天下人耻笑了?
“不行,我要找人来问问。”周景王决定找高手来咨询一番。
周景王找来了首席乐官伶州鸠,这也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不过已经退休在家,只能说是前任首席乐官。
“刚才老单来了,跟我说些什么大钟不能和谐,还会影响社会和谐之类乱七八糟的话,听得我二五二五的,你说说你的看法。”周景王提问。
“哎哟,这么高深的东西我就说不清了,我只能说说音乐。”伶州鸠连忙谦虚了一下,然后从音乐开始说起。“我听说,琴瑟宜于演奏宫tiáo,乐钟宜于演奏羽tiáo,磬石宜于奏角tiáo,笙箫是取其音声悠扬,乐音低弘不逾越宫声,尖细的不超过羽声。宫声,是乐音的主音,由它依次到羽声。圣人保有音乐而珍惜生财,资财用来置备器用,音乐用来增殖财富。
“施政就像奏乐,奏乐要求和谐,和谐要求均平。有和谐均平的音声,便有繁衍增殖的财物。如果耗费财物、疲惫民众来放纵个人的yín欲之心,入耳之音既不和谐,所奏之乐又不合法度,不仅无益于教化,而且离散民众、激怒神灵,这就不是臣所得知的事了。”
说来说去,伶州鸠想要说的其实也很清楚了:您就别造这大钟了。
“切。”周景王听得翻白眼,心说找你来坚定信心的,谁知道你也跟老单一个心眼,你歇着去吧。
和谐的钟声
谁劝也没有用,周景王还是铸了无射大钟。
两年时间,整整用了两年时间,周景王终于铸成了大钟。为此,周景王召开了无射大钟首撞仪式,邀请了天下诸侯都来。诸侯们纷纷派遣特使前来祝贺,就好像祝贺周王登基一样。
首撞仪式进行得非常成功,无射大钟的第一次撞击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低沉而恢宏,整个洛邑城回响,震塌民房三十座。
“正点,正点啊。”各国使臣赞不绝口,都称赞这无射大钟声音洪亮,音律正确,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特点。同时,各国使节们认为,无射大钟的成功铸成标志着周朝铸造技术的一个新的起点,周朝必将以此为标志而重新兴旺发达,从繁荣走向更加繁荣。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王必将因为这个无射大钟而名垂千古。”郑国使节发言。
“听到无射钟声,我们仿佛回到了武王和成王的时代,大周朝复兴有望啊。”鲁国的使节看上去似乎很兴奋。
“无射大钟,让全世界听到了周朝的声音。”晋国使节的发言有点敷衍了事。
“无射,不错,果然是华夏正宗的产品,就是正啊。”连楚国也派出了使者,并且拍了拍马pì。
周景王的心情好极了,他已经暗自决定,在临死之前会要求自己获得“无射”的谥号,也就是说,自己今后就是“周无射王”。
首撞仪式圆满结束,被称为“空前绝后的成功”。
这个时候,周景王想起单穆公和伶州鸠来了,他不敢惹单穆公,于是把伶州鸠找来,要拿他找个乐子。
“老鸠啊,你不说钟声会不和谐吗?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无射大钟的声音很正,你怎么说?”周景王问伶州鸠,一脸得意的笑容。
“大王,你还是不明白和谐是什么意思啊。”伶州鸠回答。
“这话什么意思?”
“大王制作乐器,如果老百姓非常高兴,这才是和谐。现在花费了大量财物,老百姓被折腾得够呛,眼下怨声载道,这怎么是和谐呢?老百姓都喜欢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老百姓都厌恶的事情,很少有不失败的。所以,谚语说:‘众口成城,众口铄金。’三年里面两次劳民伤财,如果全都成功,那天理不容。所以,怎么说至少也要有一件是要失败的。走着瞧吧,这无射大钟和谐不了几天。”伶州鸠说话没客气,说得很难听。
“算了算了,你老年痴呆吧你?回家去吧回家去吧。”周景王被扫了兴,把伶州鸠给赶走了。
伶州鸠,一个退休老艺人,并没有一味歌功颂德,却充满了正义感。
实际上,春秋时期的艺人们普遍具有正义感,与如今的德艺双馨们完全不同。
伶州鸠,为我们贡献了两个成语:众口成城,众口铄金。
第二年,无射大钟的声音就不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