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公子地也觉得自己这个事情做得有点过分,应该首先作出姿态来。
于是,公子地宣布流亡陈国,带着一家老小前往陈国了。
公子地一家磨磨蹭蹭地走,就等着宋景公派人来挽留,谁知道一直走到了陈国,宋景公都没有派人来挽留。这下,弄假成真了。
“狗日的公子辰,忽悠我啊。”公子地在陈国大骂公子辰。
公子辰呢?
宋景公不肯挽留公子地,公子辰就去请求他挽留,可是宋景公说什么也不肯。
“nǎinǎi的,太不仗义了。”公子辰大骂宋景公,骂完之后,就觉得是自己害了公子地,“我要是不流亡,不就等于是我欺骗了哥哥?”
公子辰很仗义,随即也流亡去了陈国。
第二年,也就是鲁定公十一年(前499年,孔子时任鲁国司寇),公子辰和公子地在陈国的支持下联手进入宋国的萧地,以此为据点背叛了宋国。
从那时候开始,宋国与陈国之间处于敌对状态。
丧家之犬
孔子师徒急匆匆逃走,不过不敢向南走,因为向南是陈国,桓魋一定会追过去。于是,孔子师徒转头向西,先到郑国,再从郑国转道陈国。
这一天来到了郑国的一座城邑,不知道什么原因,孔子竟然和弟子们走失了。弟子们很着急,于是分头去找。子贡和胡乱一组,一边走一边问。正走着,前面来了一个农夫。于是,子贡上前去问。
“请问,有没有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子贡问。
农夫想了想,说:“嗯,我倒是看见一个人在东门转悠,身材很高,有点驼背,东张西望的样子,像一条丧家之犬。”
“没错了,那肯定是老师了。”子贡断言。
于是,子贡和胡乱赶往东门,果然看见孔子在那里转悠。
“老师,可算找到你了。”子贡和胡乱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找到了孔子。
“你们怎么找到我的?”孔子问,他也松了一口气。
于是,子贡把那个农夫的话复述了一遍。
“哈哈哈哈。”孔子笑了,想了想说:“他对我的外形说得不准,可是说我像丧家之犬,倒是很准确啊。”
按《史记》。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免,其项类本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丧家之犬,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这一年,是鲁哀公三年(前492年),孔子六十岁。
按。子曰:吾六十而耳顺。
即使被人说成丧家之犬,孔子也能欣然接受,确实是耳顺了。
孔子为什么不在郑国寻求发展?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郑国被公族瓜分,其情况比鲁国还要严重,因此所谓的君君臣臣是无法受欢迎的;其次,郑国本身对周礼也并不感冒,还制造了刑鼎,运用了竹刑,本身就是对周礼的否定;再次,鲁国和郑国之间处于敌对状态,鲁国人在这里很难被相信。
好在,孔子师徒很顺利地通过了郑国,之后进入陈国。
孔子在陈国
孔子在陈国住在了司城贞子家,当年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两人之间有些交情,因此前来投靠司城贞子。
不过,孔子对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失望,他原本以为陈国还是一个周礼国家,可是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残垣断壁的破败国家。
说起来,陈国这些年来过的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当初被楚国灭掉之后,又被楚国恢复,之后陈国君臣每个晚上做梦都是被楚国灭掉。后来吴楚大战,陈国站在了楚国这一边,谁知道又站错了队,吴国几乎灭掉楚国,然后吴国就三番五次讨伐陈国,抢了不少地盘。就在一年前,吴国还来讨伐过陈国。
按。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陈国,典型的危邦,随时被灭亡的国家。
所以,孔子感到很失望很后悔。
可是,既然来了,也不能立即就走,就算忍,也要在这里忍一段时间。
孔子在陈国没有谋取职位,他只把这里当成自己中途休息的所在,因此,孔子在陈国的记载很少。而少有的几个故事中,我们还是不妨来看看。
陈国国君是陈怀公,有一天大致是打扫卫生之类,在朝廷的房梁上发现了一个隼,只剩下骨头,与骨头在一块的是一支楛木箭,箭长一尺八寸,箭头是石头的。这个隼和这支箭的来历是什么?陈怀公听说孔子在陈国,于是派人去请教。
“这个嘛……”孔子想了想,知道了答案。“这个隼的年头可不短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支箭。当年周武王灭了商朝,命令各个国家进贡,肃慎氏就进贡了楛木箭。当时周武王把珍玉分给了同姓诸侯,而把远方的贡品给了异姓诸侯,肃慎氏的楛木箭当时就给了陈国。你们不妨去库房里查一查,估计还有这种箭。”
陈怀公让人去仓库查了一番,还真就查出来这样的箭,一看记录,还真是周朝初年开国祖先陈胡公从周朝带过来的。那么很显然,这个隼就是在当时被射中,结果死在了梁上。
“喔,太牛了,真有学问。”陈怀公赞叹。赞叹归赞叹,有学问归有学问,陈怀公并不需要孔子这样的人。
司败是陈国的一个官职,相当于鲁国的司寇。陈司败就是陈国的司败,原名叫什么已经没有记载。
陈司败有一天请孔子作客,孔子带着弟子巫马期同去。说着说着话,陈司败问了一个问题。
“请问先生,鲁昭公懂得周礼吗?”陈司败问。
“那当然了。”孔子不假思索,信口回答。在他心里,鲁国人不能让陈国人笑话,所以事事要维护鲁国。
陈司败嘿然,不再说这个话题。
过了一阵,孔子上厕所方便,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应该偏袒,难道孔子也要偏袒吗?鲁昭公娶吴国君主的女儿为妻,称之为吴孟子。可是,鲁吴同姓,应该叫吴姬才对啊。周礼说了同姓不婚,如果鲁昭公懂得周礼的话,那不是人人都懂了吗?”
等到孔子告辞之后,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转告给了孔子。
“我孔丘真是幸运啊,一有过失,别人就会给我指出来。”孔子说,他承认自己错了。
按。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鲁国消息
孔子在陈国期间得到了两个鲁国的消息,其中一个算是好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当年的夏天鲁国的司铎宫发生了大火,大火越过国君的宫室,烧毁了桓公庙和僖公庙。救火的人都喊着要保护国库,南宫敬叔赶到之后,命令负责管理周朝典籍的官员赶紧把书搬出来,并且下令:“这些书都交给你了,如果有损失,拿命来抵。”
子服景伯也赶到了,命令掌管法令礼书的官员赶紧把礼书搬出来,同样警告他不得损毁,否则将会依法处置。季孙斯也亲自前来救火,并且命令救火受伤的人必须立即撤下来,因为财物烧了还能再造,人死了就不能复活。
消息传到了陈国,孔子慨叹一声:“这恐怕是上天要毁掉鲁桓公和鲁僖公的庙吧。”
当时,胡乱正在旁边。
“老师,我看过《孔子家语》,说是您算出来是鲁公庙和僖公庙被烧了,是不是真的?”胡乱想起这件事请来了,向老师请教。
“胡言乱语不可信啊,我怎么能算出来?你也不动动脑筋,大火烧起来也就一天时间,难道来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人是大火刚烧起来就离开了鲁国?他肯定是大火烧完之后才带消息过来的,不用我猜,他直接都告诉我了。要是我算出来的,那岂不是跟子贡一样是不幸而言中了?那我不也成多嘴的人了?”孔子瞥了胡乱一眼,摇摇头。
“哦。”胡乱现在明白了,好多传奇都是瞎编的。
第二个消息是个好消息。
季孙斯死了。
季孙斯得了重病,临死之前,给近臣正常布置了一个任务:“兄弟,有一件事情你要替我完成啊。我的夫人南孺子快生了,生下来要是个男孩子,就报告国君,立他为继承人;如果是女孩子,就立肥为继承人。”
肥是季孙斯的儿子,名叫季孙肥。
等到季孙斯死了之后,季孙肥就临时管理季孙家,一直到季孙斯下葬,南孺子这孩子都没有生下来。
这一天季孙肥在鲁哀公那里,南孺子在家里生了,结果还真就给季孙肥生了个弟弟。正常于是带着南孺子赶到鲁哀公这里报告,结果发现季孙肥也在。
“什么事?夫人怎么来了?”季孙肥问,其实他心里都明白。
正常暗叹倒霉,可是这时候也不能不说,于是当着季孙肥的面,把当初季孙斯的遗嘱说了一遍。
“那太好了,我可以把担子卸下去了。”季孙肥说得轻松而又中肯。
“那什么,共刘,你跟他们去一趟,任命那个孩子为季孙家的继承人吧。”鲁哀公派了个大夫去季孙家,当场宣布自己的任命。
一行人来到季孙家的时候,晚了。
季孙斯的小儿已经被人掐死在床上了。
“哎哟,兄弟,兄弟,你死得好冤哪,我要替你报仇。”季孙肥挤出了几滴眼泪,然后去看正常,他要让正常做这个替罪羊。
正常早已经不见了,他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他逃到了国外。
于是,季孙肥成为继承人,就是季康子。季孙肥下令捉拿凶手,同时派人去请正常回来,正常哪里敢。“我要是回去,就是jīng神不正常了。”
为什么说这对孔子是个好消息?因为死敌季孙斯死了,而季孙肥对自己一向比较尊重。